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
身未动心已远。睁大昏花的老眼,用笨拙的手留住美好瞬间。(图为柬埔寨吴哥寺)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盘门古韵(二)  

2017-07-06 20:41:52|  分类: 江苏游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盘门到了!我们远远就看见它那巍峨高耸的城楼。
       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远眺盘门

       从公元前514年起,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,筑阖闾城,即今日的苏州城。
阖闾城共设八个城门:南面为盘门、蛇门;北面为齐门、平门;东北面为相门、
娄门;西面为阊门、胥门。这八个城门都设水陆城门。以后,历代不断营修,
但总的城市规模和布局,都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。但如今,其它七座城门
已毁,唯有盘门,仍保持完好。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修筑,瓮城
为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。盘门也是全国唯一保留完好的水陆曲尺形并列双城
门。
       盘门古称蟠门。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,以示震慑越国;又因其“水陆相半,
沿洄屈曲”,而得今名。

       盘门城门平台上有座被称为“将军楼”的重檐歇山顶楼阁建筑,檐下高悬
“吴中锁钥”大匾,表明了盘门的战略地位,即吴中要塞。将军楼,原是吴王
阖闾和丞相伍子胥的“点将台”,与盘门同时建成。原建筑已经在千年岁月的
侵袭下湮废,现存楼阁修复重建于1986年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在城墙外看盘门上的将军楼。

       盘门为水陆曲尺形并列双城门。陆城门分内外二重,二门之间设有“瓮城”,
可藏兵数百,以备突然出击之用。水城门傍南,陆城门依北,互相错列配置
平面呈曲尺形。水城门亦系砖石结构,分内外二重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城楼里面是瓮城(在城墙上拍摄)

       陆城门的两道城门,出于攻守防御战的实际需要,内外两门错置,并非前后
直直贯通,门洞的上部都装有铁闸。外门在瓮城东北方向,内门偏于瓮城西南。
登城坡道位于城墙北侧。
       两重门洞之间,形成周长约180米的方形瓮城,呈曲尺形,上宽下窄。古时
战守,诱敌至城下,瓮城的两座城门同时关闭,从城上放箭、坠石,宛如“瓮中
捉鳖”,全歼入侵之敌,“瓮城”之名由此而来。
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在瓮城里看城楼,将军楼上的匾额“水陆萦廻”。

       盘门将军楼内侧(正面)檐下悬挂着“水陆萦廻”横匾,点出了盘门水陆
要冲的重要地位。檐下一副对联“古吴城阙川原北;旧国干戈战伐多。”指出
姑苏城也是兵戎相争之地。

       盘门还保留了300余米的古城墙,城墙最底下泛白的长条砖,是元代的,
中间是明代的,上面是清代的,而根基则是春秋时期的夯土。
       从城墙北侧石板坡道可以登上5米高的城墙。城墙上有宽阔的平台。在
平台上,可以看到整个陆门、水门、瓮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,以及城墙上的
锯齿形雉堞、女墙、射孔、闸门、绞关石、防火孔等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城墙之上。
 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在城墙之上眺望将军楼。

       城墙上安设绞关石。绞关石上装绞车,下垂铁链,铁链连着闸门。转动绞轴
便可将十几吨重的闸门收起、落下。水门与陆门各设两副。在冷兵器时代,落下
闸门,便可挡雄兵数万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绞关石
 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铰链连着闸门。
 
       城墙上安设土炮,既可防御,也可进攻。现在城楼正前及东南方架有三尊
清代制造的土炮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盘门城墙上留影。
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城墙之上。
 
       与陆城门毗连的水城门,是沟通苏州西南角城内外的唯一水路通道。内外两道
门全部用花岗岩石构筑,高大的城门洞内,可容两船并列而过。两重水门之间的纵
深约24米,都设有巨型闸门或木栅,由此形成水中瓮城,既可控制水流,也可阻隔
来敌;门洞壁上,有暗道直通城楼,古时为守军上下秘密观察敌情和开启闸门之用,
至今尚存。
       据史料载:水城门还是中国水兵的发祥地之一。春秋时期,吴国有庞大的水军,
吴国伐齐的水兵船队就是从盘门出发,沿着水路进攻齐国的。
       可惜老太没有到运河边去拍摄水城门,也没有坐船游经水城门内,只有引用他人
的拍摄,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谢意!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图片右侧是水城门(引用网络图片,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!)
 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水城门(引用网络图片,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!)

       站在盘门水城门之上,可以看见盘门景区的第三个重要景观“吴门桥”。
       据《吴县志》记载,北宋年间,宋元丰七年(1084年)郡人石氏为结束盘门
摆渡的历史,出资在大运河上兴建桥梁,由北岸两座相接的木桥加南岸的石桥组
成“新桥”由此而生,当时又称“三桥”,这就是吴门桥的前身。北宋末年,该桥毁于
战火。南宋时三桥改建为三孔石拱桥,绍定年间重建,改今名,意为“吴中门户”。
往后数百年,吴门桥几度废建,历经明清两代数次重修,形制由三孔改为单孔,
保留至今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运河上的吴门桥(圆孔石桥)和内河上的水关桥。
 
        由盘门水城门流出的内城河水,流入宽阔的大运河的河口处,有一座花岗岩
梁式平桥,这就是“水关桥”。水关桥始建于元代,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重建。
目前的水关桥经苏州市政府在1985年重修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正对着盘门水城门的平桥,就是水关桥。
       看,有人在桥上遛狗,有人在桥上聊天,多么祥和的和平景象。要知道,
水关桥扼守着运河与内城河交汇水道口,古时,姑苏城里的战舰,就是通过这
座小桥出征。
 
       一艘艘游船载着四面八方的游客,甚至外国客人穿梭于水城门与内河之间。
穿着碎花短袄的船娘轻轻地摇着撸,碧绿的河水荡起了层层涟漪。岸边绿树垂
荫,黛瓦粉墙。盘门曾保了苏州百姓的安危,如今,又富了这方百姓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穿梭于水城门与内河之间的游船。

盘门古韵(二) - 刘老太 - 刘老太的旅游空间
内河岸边人家
 
       再看一眼这座饱含厚重文化内涵的巍峨古城门。著名的建筑学家陈从周
曾这样赞美盘门:“北看长城之雄,南看盘门之秀”。以盘门作为苏州古城
旅游的最后一站,不虚此行!

 



 


  

 
 

 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94)| 评论(2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